幼兒園組織科學教育活動,可以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好奇心,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一、投放豐富的科學教育材料
材料的難易程度,決定了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所選擇、提供的材料,難度要適宜,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例如,在大班開展磁鐵游戲時,我盡量選擇讓幼兒有思考空間的材料,提供沒有電池的玩具車,要求幼兒想辦法讓沒有電池的電動玩具車開動起來。這樣有趣而有挑戰性的問題材料,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幼兒在操作中既了解了科學知識,又掌握科學探索活動必要的思維方法。
二、巧妙地設計活動過程
教師要根據活動內容和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1)集體指導。有些科學小實驗的內容比較深奧,且操作過程較復雜,就有必要采用集體指導的形式。(2)個別指導。對于幼兒較熟悉且容易操作的活動,教師可以讓個別幼兒進行探索,尋找答案。
三、在活動中精心設計提問
在以自主性學習為主的科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設計具有啟發性、針對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問題帶有啟發性,能激發幼兒探索興趣,使幼兒急于設法解決問題。例如,在“船”的活動中,教師提出第一個問題:“如果把積木一塊塊地放到紙船中,你會發現什么?”以激發幼兒操作的欲望。待幼兒有所發現時,再問:“你在玩紙船時,發現小紙船最多只能放幾塊積木,否則會下沉?”使幼兒的思維進一步展開。同時,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
四、給幼兒創設豐富的環境
材料是物質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兒在不同的科學活動中獲取不同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地更換操作材料,根據幼兒的興趣、發展水平以及階段教育情況,為他們提供豐富的便于幼兒操作與觀察的、蘊含教育價值的材料。例如,在進行有關空氣的主題活動中,引導幼兒找空氣時,我為孩子們投放了塑料袋、氣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導幼兒用塑料袋裝空氣,捏緊袋口,摸一摸、壓一壓袋子,感覺空氣的存在,對著臉放開吹滿氣的氣球口,感覺氣流的沖擊力,這樣的效果就很好。同時,創設物質環境還可以根據季節變化和活動要求,與幼兒一起動手創設自然角、開辟小菜地等。教師積極參與、觀察,適時提出問題,提供一些有助于克服困難的方法,引導幼兒去發現、證實,體驗成功的喜悅。
實踐證明,以教師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去引導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組織】相關文章:
• 幼兒園科學探究模式研究
• 幼兒園科學教育過程生活化淺說
• 關于幼兒園運用科學管理的思考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
• 談談幼兒園科學活動
• 創設幼兒園環境課程,搞好科學活動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師指導研究
• 幼兒園科學教育方法探析
• 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實施策略
•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化的實證探討
• 科學發現室與幼兒園課程
• 探討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