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剛 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學前教育學博士,重慶市社會科學普及專家。主要從事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學前教師教育方面的教學、研究、培訓與咨詢工作。
近段時間,由于參加了各類幼兒園教師技能大賽和國培項目的現場觀摩與研討,筆者有幸對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有了更多直觀而深刻的認知和感悟。這些競賽和觀摩的評價指標和考核要點歸結起來有三個核心詞語非常明顯,即有效性、科學性和藝術性。雖然我們都很清楚它們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評價的重要指標,但是對于三者的本質性認知或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問題,對于諸多幼兒園教師來講,卻理解得并不是那么全面和深刻。以致于我們所看到的教育教學活動出現目標與內容的偏失,教育方法的不當,甚至活動內容與形式的本末倒置等問題。
所謂幼兒園教育的有效性,乃是針對教育對象而言的。一個教育教學活動是否有效,評價的根本要義在于該活動是否能夠促進教育對象的“最近發展區的發展”。它涉及到教育目標的確定和教育內容的選擇。如何確定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才是有效的呢?根據不同的教與學理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會有各種意見不一的答案�?傮w而言,筆者比較認同維果斯基的“教學應當走在發展之前”的論述。處理好發展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對于把握教育的有效性問題至關重要。而突破這一問題的重點在于“學情分析”。就筆者通過競賽觀摩所掌握的現況來看,幼兒園教師在“學情分析”方面普遍存在著不足甚至缺失,以致于這些活動基于“學情分析”的生成性較差,其有效性也因此而大打折扣。所謂學情分析,是指對教育對象(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情況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籠統性和表面性是“學情分析”中老師們表現出來的最大問題。例如,對于一個小班的語言活動,某老師確定其活動來源和目的的依據是“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XXX,所以……”誠然,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要依照兒童身心發展的總體規律,要遵照國家和地方的綱領性要求,這些都沒有錯。但是,這些東西都僅僅是一個總體的參照,而非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真正的依據應該是教師所執教的那些特定兒童的具體語言發展水平、學習特點、學習條件、個性特征等“學情”。沒有這些具體的“學情分析”,何來最近發展區,何來“促進最近發展區的發展”的生成性,又何來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所謂幼兒園教育的科學性,乃是針對教育方法而言的。有效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一旦被確定之后,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去實現就非常關鍵了。由于兒童觀和教與學的理論流派諸多且觀點分歧較大,教育方法的選擇也就不一而足。同樣一個目標和內容,不同的教育方法演繹出來的效果可謂大相徑庭。關于具體的教育方法問題,筆者無意在此贅述。唯一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在一個具體的活動中,無論我們采取什么樣具體的教育教學方法,都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法則。這個法則就是,教育教學方法必須為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服務,且必須在教育法規和倫理道德范圍內切實保障教育對象的身心不受傷害。因此,教育教學方法的選擇,不能與教育目標和內容脫離,也不能與“學情分析”脫離,更不能有損兒童身心健康。
所謂幼兒園教育的藝術性,乃是針對教師技能而言的。它能充分體現一位教師在教育教育活動中的特質和風格。對于這一話題,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劉云艷教授出版過一部名為《幼兒園教學藝術》的著作,就幼兒園教學組織、幼兒園教學語言、幼兒園教學方法、幼兒園教學提問、幼兒園教學機智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問題都有非常精到的論述和豐富的示例,值得一讀。但筆者所擔憂的,卻是有諸多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片面或過于追求藝術性,而忽視甚至丟失了最基本的有效性與科學性,乃至于本末倒置了。
總之,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應該是有效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統一。有效性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前提和基礎,科學性是有效性和藝術性的關鍵與規范,藝術性是有效性和科學性的色彩與亮度。
【幼兒園教育的有效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相關文章:
• 淺析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師指導研究
•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幼兒園科學活動
• 源于生活的幼兒園非正式科學活動
• 對幼兒園科學探究體系的研究
•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初探
• 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淺談
• 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研究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
• 軍隊幼兒園科學教育現狀及對策探討
• 論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有效教學方法
• 淺談幼兒園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