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展科學活動時,探索、質疑是我們經常采用的方式方法。“小朋友們,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看看你有什么發現?“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類似的問題經常出現,說明老師們的理念在慢慢轉變,關注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鼓勵幼兒在探索、質疑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在這樣的過程中,多數幼兒往往是隨教師的“命令”去行事,被動的成分較多。
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它能對人的活動增添力量并使之具有方向性,是一切活動的原動力。科探區我增加了水管實驗:
制作方法——用透明的礦泉水瓶連接成彎曲的“水槽”,在底部放上臉盆;
操作方法——用備用的礦泉水瓶注水,將之倒入“水槽”即可。
在操作前,我突然想到了《蚯蚓,影子和漩渦——幼兒班里的科學活動》一書中的霍華德等老師的做法:在“蚯蚓的故事”中,探究開始前,霍華德老師通過談話讓幼兒了解作為一名生物學家意味著什么,作為一名生物學家去戶外和到戶外跑步玩耍有什么不同。她和幼兒還談到生物學家是如何使用工具發現生物和進行近距離的觀察,并讓幼兒實際演練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保證在被探究生物的安全的前提下,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何不學學她們?于是,我想嘗試和孩子(小班)交流一下。
師:寶貝,你們想做科學家嗎?
幼:什么叫科學家呀?
師:吳健雄奶奶就是科學家,科學家有很多的本領,他們喜歡做實驗。他們做實驗時,非常認真,非常小心。
幼:我也要做科學家!
師:當然可以!今天科學家要研究水,這些是用來做實驗的材料。那么,在做水實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幼:小心點,不能把水弄得到處都是。
師:現在你們是科學家了,自己去玩一玩,你會發現什么?
操作開始,“科學家們”用瓶子在臉盆里裝上水,從“水槽”的頂端倒入,一邊倒一邊說:“小心點,科學家不會讓水弄得到處都是。”水順“槽”而下,由于“水槽”是彎曲的,導致水流速度時快時慢,最后流入臉盆內,科學家們興奮不已。
雖然小班幼兒對科學家的概念不是很清晰,但是經過談話,他們知道科學家做事要小心,要認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幼兒小心地注水、灌水,認真地觀察水的流向、流速等,儼然是小科學家在做著實驗的模樣。這時的他們,真正是由“我是科學家”“我要做”的內部動機驅使下進行操作,進行自我的約束。讓幼兒在做科學中,體會科學的本質,領悟科學的真諦,了解科學家的精神與品質。
【科學家做事要小心】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藝術性科學教育論文
下一篇:我國幼兒活動科學教育論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