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杰曾經說過“知識來源于動作, 而非來源于物體”。 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 我認為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 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非常重要。 幼兒親自動手操作既可以培 養幼兒學科學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展幼兒的自信心、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又可以提高幼兒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學科學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時,運用實物、圖片等各種材料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學習科 學知識,既有利于幫助幼兒理解科普知識,又能增加課堂上練習的密度和廣度。例如,我在 進行“物體怎樣能移動”的科學教育活動時,我將各種形狀的紙盒、積木、鐵塊分別放在桌子 上。提出問題:用什么辦法才能使它們動起來?讓幼兒自己去操作發現。幼兒興趣盎然,有 的用手拍,有的用拳頭打,有的用嘴吹,頭頂,手向上拋等,每個孩子都想了不少的辦法, 然后讓幼兒自己來講述、總結自己是怎么做的,發現了什么?通過自己的實踐和講述,幼兒 懂得了用力大時東西動得快, 移動得遠, 用力小就移動得慢而近, 用力很小時重的東西不動。 通過操作, 幼兒獲得了物體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淺顯知識, 獲取了有關物體移動需要力的經驗。 幼兒在“打打鬧鬧”中既獲得了知識,又拓展了幼兒探索的思路,培養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好 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學科學的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性。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讓幼兒獨立進行選擇、獨立操作,獨立進行觀察發現,有利于培養幼兒的 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性。秋天到了,滿地都是金黃色的葉子,“秋游”時,我和幼兒一起撿 回許多葉子,組織了“有趣的葉子”的科學教育活動,讓幼兒把撿到的樹葉帶到活動室里獨立 進行比較、 分類。 分類完畢后讓幼兒向大家匯報是怎樣分的, 分成了幾類, 用的是什么方法。 幼兒匯報的結果異彩紛呈。有的是按葉子的形狀進行分類,有的是按葉子的顏色進行分類, 有的是按葉子的大小進行分類,還有的小朋友想到用葉子的厚度進行分類。我沒有想到的, 孩子都想到了。我表揚了孩子們的聰明能干和豐富的想像力與觀察力。孩子們十分高興,自 信心油然而生,真正體驗到“我能做”的積極情感。在進行《有趣的食物鏈》的科學環保課程 時,我運用了多媒體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先讓幼兒通過電視了解食物鏈的基本知識, 又通過自己制作動物卡片, 并通過用線將卡片連接起來, 形成食物鏈的形式, 讓孩子通過看、
聽、動手做進一步促進幼兒的認知活動,讓他們知道大自然和人類應該是和諧的生活,而不 應該去破壞大自然的平衡,孩子們初步具有了環保意識,并想出了很多保護環境、保護動物 的辦法,使之更具創造性的學習。 三、在操作活動中,提高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動手操作,既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還能發現新的問題、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問 題。在冬天組織“水和冰”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我讓幼兒在離園時,把小缸子里注入水并剪一 個好看的圖案放在水中, 再放一根毛線, 把小缸子放在室外, 第二天來園時, 小朋友們發現, 原來的水變成“冰鑼”了。我讓幼兒動手玩冰鑼,摸一摸,敲一敲。然后把“冰鑼”拿到室內, 小朋友發現冰開始滴水,冰又變成了水。這時,小朋友們展開了熱烈地討論。通過討論,每 個孩子都知道了由于夜里氣溫低,水變成了冰。室內溫度高,冰又融化成為水的道理。在這 一系列活動中,沒有一個小朋友是旁觀者,也沒有一個孩子會說“我不會”,能力強的幼兒學 習的更主動,更積極,發現的問題也更多。 幾年來, 在幼兒科學教育中開展操作活動的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操作活動是開展幼兒科學教 育活動的重要一環。如何使操作活動順利展開,如何讓幼兒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在“玩”中學 習,教師要做充分的準備。 1、教師須仔細考慮,周密安排。從活動方案的生成,活動條件的創造,材料的準備,問 題的提出,到幼兒探索過程中的切入等等,都要經過深入細致的考慮,這樣才能組織好幼兒 的科學探索活動。 2、操作活動既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又是教師引導幼兒學科學的過程。在活動中,教 師自身要以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來感染幼兒, 并參與幼兒的操作活動。 教師的參與會使幼兒 感到親切,會使幼兒感到大家都是平等的,產生被尊重感,心理得到自由釋放,因而就會集 中精力,積極地去嘗試、去探索。 3、為保證操作活動得以順利展開,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 這樣才能真正指導幼兒的活動。 4、教師要克服怕麻煩的思想。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開展操作活動需要教師為幼兒提 供大量的物質材料, 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任何一絲一毫的怕麻煩的思想都會影響操作活 動的開展。 最后,教師還要注意觀察,積累資料,不斷總結深化。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幼兒的科學教育 活動的開展。
【在操作中學科學】相關文章:
上一篇:教、學、動
下一篇:對科學活動的幾點想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