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放學后,我們迎來了感知網校的幼教第三次學習培訓,新區幼教中心袁迎春主任圍繞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作了精彩講座。袁主任給我們解讀了在綱要視野下的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意義,從理論高度上給大家講述了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形式與指導要求,真是收獲多多。
回顧本人在平時的科學教育中,常常會碰到以下困惑和問題:
1.難以控制幼兒的情緒。在開展科學教育中,幼兒對探究活動一般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常常會不愿意停手,出現場面一時失控的現象,有時候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才能拉回幼兒注意力,繼續下面的活動,真的是費時費力。
2.難以準確把握科學活動內涵。或許是因為本人知識不夠淵博,對于某些科學知識了解不夠,所以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對于幼兒的科學探究常常會出現一些茫然的感覺,對一些科學現象解釋不清。
3.難以捕捉恰當的科學教育時機。幼兒對大自然中的一些科學現象有著很濃厚的探究心理,而作為老師的我沒有足夠的敏感度,常常會失去好多科學教育的最好時機,過后才會感覺到,最佳期已經白白錯過。
聽了袁主任的講座以后,面對以上自己的這些困惑和問題,如何去解決也就慢慢地清晰起來了。
1.組織幼兒科學活動的時候,要懂得利用有效的、適合幼兒興趣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地把握課堂秩序,更好吸引幼兒的注意。
2.平時要多積累一些科學方面的經驗,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做好科學教育引領的儲備,以備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信手捏來。
3.選擇合適的科學探究內容;創設支持幼兒探究的物質環境,才能有效地組織好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區域活動設計表
學校:太倉市新區幼教中心 香花幼兒園
活動名稱 中班:米中取黃豆 設計人 吳彩娥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工具,把黃豆從大米中取出來,引起幼兒對探究活動的興趣。
2. 在玩耍、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材料準備 大盆1個,大米和黃豆若干,小盆、漏勺、筷子、塑料小籃子各2到3個。
指導要點 1.大米和黃豆混合在大盆中。讓幼兒在大米中把黃豆取出來。
2.幼兒分別嘗試用各種工具來取黃豆。
——可以用筷子一個一個夾出來,但是速度好慢。
——漏勺舀起米和黃豆,米漏下去了可以很快取出黃豆,既快又好地把米和黃豆分開。
——塑料小筐有小洞洞,但是洞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也不好分。
實施步驟 1.談話引入,認識工具。
——今天老師不小心把黃豆都撒到了大米里面去了,請我們小朋友幫我把黃豆和大米分開,想想看有什么辦法?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幾樣工具,你們可以去試試看能不能又快又好地把米和黃豆分開。(出示各種工具:筷子、塑料小筐、漏勺,與幼兒共同認識工具以及簡單的功用。)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幼兒自選工具,把黃豆分別揀到小盆里。
——幼兒邊嘗試邊自由交流各種工具分黃豆和大米的情況。
3.討論總結。
——什么工具分開黃豆和大米又快又好,為什么?
——漏勺有眼,可以把大米漏下去,把黃豆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凈。塑料小籃子也有眼,但眼兒太小,大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黃豆和大米分開;筷子能分開,但是一次只能夾一個,太慢了。所以說,漏勺分黃豆和大米最快最干凈。
反思分析 玩沙漏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游戲,而幫助別人獲得成功更能引發孩子探索的欲望。這個區域游戲綜合上述兩方面的內容,在自然而又極富探究意義的情景下,孩子們極其自然地投入到了活動中,在嘗試了各種工具后,孩子們又很自然地發現其中的奧妙,總結出又快又好地分出黃豆和大米的最好工具和辦法,知道了只有洞眼適合才能漏掉米留下豆,這就是科學。
【科學探究活動之我的困惑與思考】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活動科學教育論文
下一篇:科學因探索而靈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