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展現生活也源于生活,對孩子的科學教育深深根植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一個孩子在幼兒階段的科學教育培養對他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人生道路的選擇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將科學知識充分與生活結合,讓實踐活動融入生活中去,讓孩子主動學習和體味,是每位老師都在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教育的實際經驗出發,探析了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生活化,引領孩子在親近生活,感受生活中學習知識,最后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幼兒 科學教育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78
好奇心是科學的起源,每個孩子都有著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敏銳的感覺,通過對孩子的留心觀察我們便可以發現,孩子對一些事物的觀察和思考正是我們科學探究的出發點。毫不夸張的說,便是科學家用專業的知識和能力展現著他們在幼兒時期的觀察體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進行�!痹谖覈缙诘挠變航逃�,陶行知老先生便已提出“生活教育”思想,主張“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張雪門的“行為課程”中也認為重視孩子的生活教育,實行教育生活化是尤為必要的。而且孩子的想象思維要重于理性思維,只有讓孩子們真正對一件事物有了好奇心和主動性,他們才可以積極主動的去探究和觀察。所以在教育中,我們應當重視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特點,運用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導孩子學習,讓我們的教學活動充分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去感悟理解,達到學與思的結合。
1 拓寬教育空間,教學活動生活化
由于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思考能力的局限,使得孩子的理性思維能力要弱于想象思維的發展,在科學教育實踐中不能單純地使用抽象符號及運用邏輯思維,而應使得孩子在實際的生活經驗中去發現,去思索。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的內容和平臺便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和課堂的學習中,要求我們要充分挖掘孩子周圍的事物,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們所關注的事情,使得教學的內容和方式符合孩子的要求,使孩子能真正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感受知識,這樣才可以使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學習,讓他們在生活中領悟到科學的神奇和知識的重要性,以此來真正實現科學教育實踐生活化課堂。
如在我們開展“愛我環境,愛我家園”的主題活動時,我們便可以帶領孩子在周圍的街道和社區走走,讓孩子們去觀察這些地方的道路、河流、兩側的綠地狀況以及房屋的墻壁。孩子們通過觀察會發現這些地方有著不整潔的地方,道路上有垃圾存在,河流中有綠藻出現、兩側的綠地有車輪的印記,并且在房屋的墻壁上也長著“牛皮癬”。這時我們便可以讓孩子們知道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生活的家園是極為重要的,并且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去思考如何保護環境,并讓他們去設計一些可以使得環境變得整潔的物品,等孩子回到學校后便會開始思考辦法。有的孩子會制作一些宣傳標語;有的孩子會用廢棄的材料制作一個垃圾桶;有的孩子會懂得試驗一下洗衣粉和洗潔精哪一種對付墻上的“牛皮癬”更加有效,然后我們再讓孩子們去評說他們設計的物品的優缺點,讓孩子們對于學習設計更有興趣。
2 營建良好氛圍
可以說教學環境是孩子在學習中的第三位老師,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科學探究活動都在日常的環境中得到提升,孩子通過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發展。而且在教學活動中老師也擔當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與他周圍環境密不可分,老師要在孩子學習體驗的過程中為他們積極營建一個良好的氛圍。當孩子們在思考和制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老師要積極引導孩子去度過這些困難,并且老師也要仔細觀察,看看學生是否遇到了阻礙和困難,要懂得在適當時機去鼓勵孩子或是幫助孩子;當孩子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我們不要去忙于批評孩子或是給他正確方法,而要讓孩子們懂得失敗是在所難免的,要通過適當的提示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不足所在,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有信心地積極主動地前行;在孩子們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要鼓勵他們相互合作,互相幫助,這樣不僅他們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分享經驗,更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如在讓孩子們理解植物生長的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栽培植物的方式幫助孩子去理解感受。在栽培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對那些不懂得技巧的孩子們進行指引,對那些不能夠完成的學生也要注意鼓勵,并讓他們樹立起信心,而且在栽培和種植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可以讓幾個孩子分為一組,共同學習,共同完成。
3 科學實踐的形式生活化
在平常的教學生活中,老師習慣于通過在課堂中的講解使得孩子們去認識這一事物和事情的發展,這難以避免地出現了讓孩子們先入為主的結果。孩子們無法客觀、直觀地認識事物,便無法對事物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這不利于孩子的自我發展和自己思想的形成�?茖W實踐要求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時間觀察來了解一個事物,對這一事物形成自己的理解,讓自己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別人的局限,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老師也應按照科學實踐的主要目的去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們在實際的生活中去感受事物,搭建通往孩子心靈的新平臺,讓孩子在其中可以更好的發展。如在讓孩子知道磁鐵的吸引力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拿著吸鐵石,去讓他和周圍的事物相接觸,看看他會和哪些事物產生磁吸引,和哪些事物無反應,進而讓孩子們進行自我總結;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們兩兩一組,將磁鐵放在一起,觀察他們何時會相吸,何時會相斥。
生活不僅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途徑,而且是孩子們進行科學實踐探究的第一課堂,為孩子們保持好奇心提供了平臺。在具體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引導孩子們去積極地體味生活,在生活中去思考感悟,讓孩子的科學實踐更加精彩而富有吸引力。
作者簡介:黃阿珍,福建省安溪縣科洋聯山幼稚園,福建安溪 362432
【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生活化探析】相關文章:
• 談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指導
• 如何優化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
• 專業培訓推動幼兒園科學保教可持續發展
• 論幼兒園男孩的科學保教
• 幼兒園理應引領科學育兒
• 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的組織策略
• 農村幼兒園的科學區角活動
•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初探
• 幼兒園科學特色建設的思考
• 淺析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
• 用科學的管理打造高品質幼兒園
•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