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科學教育是對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過幼兒自身活動,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并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問題,逐漸獲取科學知識,尋求答案的過程;是幼兒初步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培養科學態度的過程;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得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幼兒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科學行為習慣的過程。科學教育活動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 早期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一、科學教育的作用 ?
1.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孩子們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問,他們什么都想知道,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幼兒的認識活動是受到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直接驅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科學教育正好給兒童搭建了這樣的一個平臺。?
1.2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使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所面對和需要解決的是有關周圍事物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的探究活動,孩子們不僅能學會學習,還將發展在社會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為,“將科學作為他們的生活準則”。?
1.3能關愛環境,珍愛生命。
通過與周圍環境、動植物、大自然的直接接觸和探究活動,孩子們會逐漸發現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感受和體驗到人與環境及動植物、動植物之間及其與環境的依存關系;通過全身心投入于珍愛生命、關愛環境的活動,逐步產生珍惜自然資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環保意識。?
二、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 ?
2.1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從而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如果教師能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就能滿足幼兒好奇心,激發學科學的興趣。例如,在“踩雞蛋”的活動,當請一位小朋友慢慢地跨上用四個雞蛋支撐的木板時,小朋友都叫起來:“不能踩,雞蛋要碎的。”然而雞蛋并沒有像他們預料的那樣。這時,幼兒的興趣就來了。接著我又讓小朋友拎著兩瓶水站上去,當幼兒發現雞蛋在如此的重壓下仍完好無損時,可高興了,喊著“噢!我也要學。”這時我就神秘地說:“這里有秘密。”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就是在學習興趣的推動下,積極地投入到觀察和探索活動中的。?
2.2合理安排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
2.2.1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分階段安排活動內容。
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人體和健康、植物和動物、生態與環境教育、自然科學現象與科技教育等。幼兒受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奧的科學原理, 對科學現象的認識也只是初步的,所以我們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分階段安排活動內容。?
2.2.2體現時代特點,適當安排現代科技的有關內容。
對幼兒進行現代科學技術的教育,培養幼兒的現代意識,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教育內容:第一,家庭中的現代化技術。認識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探索蘊含其中的科學原理,知道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如通過尋找“手的幫手”――剪刀、夾子、鉗子、鋸子、錘子、取碗器 等,知道各種工具的使用價值。認識各種家用電器,如電視機、空調、電腦、洗衣機等,了解它們的用途及安全使用的方法。第二,社會生活中的現代化技術。認識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代化工具,如航天飛機、輪船、移動電話等,了解它們的先進功能。第三,科學技術的進步。初步認識現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斷發展的,它會 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方便。如通訊從烽火、飛馬傳書到電話、電傳、尋呼機、移動電話、可視電話;計算工具從記數算盤發展到計算器、電腦。?
2.3多渠道地開展科學教育活動?
2.3.1接觸大自然,開拓幼兒的視野。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說過:“大自然是知識的寶庫,是活教材。”奧妙無窮的大自然是幼兒學習科學的最好場所。讓幼兒親臨大自然,獲得豐富的感知。當幼兒投身于大自然懷抱觀察和認識事物時,啟發他們提出問題。 當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老師要正確耐心地給予解答,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如在春天,我讓孩子觀察那些已長出嫩芽的樹木,問: “樹為什么會長出芽來?”讓幼兒接觸大自然,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而且還促進了幼兒感知能力的發展誘發了他們學科學的興趣。?
2.3.2讓幼兒在種植、飼養中去發現,去探求。
幼兒天生好動,好奇心強,種植和飼養是幼兒很感興趣的活動。對有興趣的活動,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參加。我在班里設立了一個“自然角”, 有的孩子從家里拿來了胡豆、黃豆等種子,分別種在用雪碧瓶做成的小盆里。有的孩于拿來了自己喜愛的蝌蚪、小烏龜、金魚等,飼養在盛水的大口玻璃瓶里。孩子們常常圍在那里觀察,看種子發芽了沒有,花草是否長大,每當發現 有了變化,他們就會高興地大聲喊起來:“我的種子發芽了!”“我的仙人球長出了一個小球!”在種植和飼養過程中,孩子們也不時會發現很多問題,如有的種子 長出的苗不壯,有的發黃了等等。他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問老師。 這時,我就有意不作解答,而引導和啟發孩子再作觀察尋找答案。如我將長得良好的苗和發黃的苗從兩個盆中倒出來,讓他們進行比較,這時,幼兒就會發現一盆種子的根長得好,而另一盆種于的根有些爛了,爛根的苗就長得不好。我又讓他們進一步觀察分別倒出的兩盆土。爛根的那盆土很濕。讓孩子明白種于發芽和生長需要水,但土中的水不能太多,水多了根就會霉爛壞死的道理。接著,我又讓他們觀察陽光曬著的菜與陽光曬不著的菜有什么不一樣。使他們懂得了植物生長離不開空氣、水和陽光。在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了解了小動物的習性,生長變化的規律和飼養方法。?
2.3.3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滲透科學教育的內容。
幼兒的一日生活豐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教育的素材。教師可以在一日生活中滲透科學教育,讓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一次,幼兒對影子產生了興趣, 教師就帶領幼兒做起了游戲。晨間鍛煉時,木桿在地上留下了一個影子,幼兒描下影子并在旁邊畫上記號。集體教學活動時,影子變了位置, 幼兒又描下影子畫上記號……經過一天的記錄,幼兒有了一個能知道時間的“太陽鐘”。此后,幼兒通過自主學習,知道了時間不同,影子的長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
三、創設愉快寬松的心理環境,形成鼓勵幼兒探究的心理氛圍
在活動中,還要尊重和接納每一個幼兒的觀點和興趣。接納和支持幼兒的興趣和觀點會使幼兒產生安全感。幼兒是最誠實、最尊重客觀現實的。在心理安全的環境中,幼兒會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真實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釋。因此,在幼兒的回答與教師預想的結果不同時,教師要尊重并努力尋求幼兒的真實認識及其來源,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究。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的科學教育
• 幼兒園科學教育初探
• 幼兒園科學探究模式研究
• 淺議如何對幼兒園進行科學管理
• 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小議
•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初探
• 科學管理打造高品質幼兒園
• 談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指導
• 如何做好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
• 幼兒園科學教育方法探析
• 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教師角色定位初探
• 試議如何進行幼兒園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