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行音樂律動的必要性
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幼兒通常會在音樂的身體律動中對音樂的情感情緒有更強烈更直接的感受,其表達方式也會更自主。在幼兒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自身的肢體動作對音樂的基礎要素進行感知,他們能很準確的分辨出音樂節奏的快慢、音調的高低、音樂力度的強弱以及段落之間的劃分。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注重對音樂律動的教育,能培養幼兒的聽覺能力,使其在聽覺方面更專注,從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動作即興反應能力。
二、音樂律動對節奏能力發展的影響
節奏是組成音樂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夠增加音樂的美感,使得音樂充滿活力,包含情感和抒情意義。所有的音樂節奏都必須通過肌肉和動作才能反映和感知出來,這就意味著只有通過運動才能培養節奏感。眾所周知,體驗和感受節奏感最佳的年齡階段就是兒童時期,因此必須在幼兒階段采用音樂律動對幼兒節奏感進行培養。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可以將音樂與運動相結合,通過具體的運動、聲音和節奏加強兒童對音樂的理解。
三、音樂律動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方式
1.激發并提高孩子對音樂節奏活動的興趣
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要想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孩子在幼兒階段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相同的學習環境或氛圍會使得孩子學習枯燥無味,要激發孩子對音樂的學習興起,必須采用情境交融的方式,通過聽、看、動、辨、唱等多種形式使幼兒體會到音樂節奏活動的樂趣。
(2)注重音樂選材。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對教材的選擇,在音樂律動課堂上選擇《海鷗》、《小燕子》等歌詞,更加具體形象,也會加強幼兒對這些動物的了解。
(3)給幼兒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根據其興趣和需求,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他們充足的自由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在節奏感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主探索,這樣既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又能使其學到知識。
2.加強幼兒對音樂節奏的認識
要想使得幼兒很好的掌握音樂節奏,就必須讓孩子了解節奏的類型,明白節奏的節拍。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下雨“沙沙”聲和鬧鐘的“滴答”聲作為幼兒感知音樂節奏的材料。兩外還要通過鼓聲的變化讓幼兒知道音樂節奏是多變的,這些常見的音樂教材可以讓孩子體驗到節奏的奇妙,增強孩子的好奇心,使其對節奏進行主動的探索和認識。
3.重視并加強對幼兒語言節奏感的訓練
加強幼兒語言節奏感的訓練就是加強對幼兒說節奏能力的訓練,在幼兒音樂節奏教育中,要多讓幼兒唱一些兒歌,這是對孩子進行語言節奏教育的基礎。語言節奏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既能說又能唱,培養孩子的節奏感,讓孩子在鍛煉說和唱的同時體驗到節奏的類型。在教孩子唱兒歌的同時,可以先教孩子按照歌曲的節奏說出這首歌,并且在說的同時用小手拍出兒歌的節奏,這樣孩子在說出節奏的同時也掌握了歌曲的節奏,對幼兒語言節奏感的訓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視并加強對幼兒動作節奏的訓練
眾所周知,音樂節奏和音樂一樣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幼兒的思維通常具有形象的特點,他們對音樂的節奏不能準確理解和掌握,可以通過運動覺來感受節奏,因此,在幼兒節奏感培養中要讓肢體運動參與到其中,使得幼兒對音樂節奏的理解更透徹,假設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和體驗。
幼兒動作節奏訓練具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1)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讓幼兒感受節奏。幼兒可以在運動過程中感受到節奏,在訓練幼兒節奏感的時候可以讓他們玩拍皮球,他們通過拍皮球的高度和速度可以感受節奏變化的快慢。幼兒可以在運動游戲中感知節奏,并不斷提高他們對節奏的感受力,增強他們對節奏活動的興趣。
(2)通過練習舞蹈讓幼兒感知節奏。舞蹈是一種非常優美的動作體系,幼兒們對舞蹈都充滿了好奇。教師在進行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可以教孩子跳一些簡單易學且節奏感強的舞蹈,讓孩子按照節奏來跳舞,這樣能讓孩子在跳舞的過程中牢牢掌握音樂的節奏,感知到音樂節奏的魅力。
(3)通過感覺器官綜合游戲讓幼兒感受節奏。所謂感覺器官綜合游戲就是在游戲中將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活動起來,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孩子將身體的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培養孩子參加節奏活動的興趣。
【淺論律動教學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相關文章:
上一篇:淺談如何開展小班游戲化音樂活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