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而思維則是使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是最自然和最適宜的途徑。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角色游戲在幼兒兩三歲時產生,學前晚期達到高峰,其后逐漸為規則游戲所取代。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主要形式,它在幼兒游戲中占有中心地位。在角色游戲中幼兒以一物代一物,能脫離真實情境和物體的直接信號刺激,進入假沒想象的世界,是培養幼兒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良好途徑。現實生活是角色游戲的源泉,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假想的動作、情境和物體中反映他們眼中的世界。
幼兒期是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迅速時期,而角色游戲則為幼兒進行語言交往提供了極好的實踐機會。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思維的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語言交往的實踐,角色游戲正是使幼兒在人際交往實踐中獲得更多的語言機會、體驗與人交往的愉快和豐富思維素材的重要途徑。因此,抓住角色游戲的契機,使幼兒的語言交往和思維訓練得到良好的發展,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因此,在角色游戲中,教師要努力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游戲和語言交往的機會與條件,幫助幼兒獲得和逐步積累交往的技能和經驗,引導幼兒積極地運用語言交往,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使幼兒在語言交往的實踐中提高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以游戲經驗充實幼兒的思維素材,豐富語言內容
角色游戲是幼兒園申最受歡迎的、也是最為常見的活動之一。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與同伴合作協商,以語言、表情、道具、動作等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幼兒游戲經驗的積累可以不斷促使其思維遷移發散,從而使其所能表達的語言內容的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充,而教師在其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首先,注重角色游戲中的隨機指導。幼兒的思維素材和語言內容都來自于日常生活中各種經驗的積累。在幼兒的角色游戲中,教師要不斷挖掘幼兒潛在的思維素材,同時也要提供機會讓幼兒的思維素材得以充實、語言內容得以豐富。此時教師不能把自己當成“無事人”,而是要注意觀察幼兒游戲的進展,對幼兒進行隨機的指導。例如,幼兒之間可能會為一個角色、一件道具產生爭執,當幼兒解決不了的時候或向教師告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指導幼兒解決問題,同時也可引導幼兒總結與同伴合作、交流的經驗。另外,教師的一個提問、一個暗示,也可以讓幼兒思維活躍幾分。如當幼兒剛開始玩“小醫院”游戲時,由于缺乏經驗,可能只停留在打針的記憶上。如果這時教師偶然詢問一句:“醫院除了打針,還能做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幼兒的思維立刻就活躍起來,他們通過與同伴、父母的討論,通過回憶自己的經歷或者參觀醫院等活動,獲得了有關醫院的經驗。這樣不僅幼兒的角色游戲水平提高了,在討論、回憶、參觀的過程中其語言內容也得到了豐富,思維能力也獲得了發展。
其次,重視角色游戲結束后的交流。一般來說,幼兒園的角色游戲活動每次持續1~1.5小時左右,而且在每次游戲結束后,教師和幼兒之間會有一次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教師總結、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等。其實,角色游戲結束后的交流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幫助幼兒回憶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說說自己的感想體會;同時,教師也會在一旁作適當的指導和提問。顯而易見,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獲得的經驗對其交流的質量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此時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表達都是以自己參與的游戲為基礎的。
二、以啟發性引導來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鍛煉表述能力
如前所述,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隨機指導對幼兒的語言內容和思維素材的豐富有著重要作用,而與此同時,教師富有啟發性的引導更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鍛煉幼兒的表述能力。皮亞杰從發生認識論的觀點提出:從語言對創造性思維的作用來說,語言在動作內化于表象和思維方面起著主要的作用,它能增強思維的速度和廣度。教師的啟發性引導可以有效地引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增進幼兒的語言表述熱情。因為角色游戲是“思維的一種形式”,思維的發展水平決定游戲的發展水平。
教師在指導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時要及時掌握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表現和動向,當游戲內容缺乏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啟發;當角色之間有沖突時,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幼兒圍繞問題展開討論,使游戲有條不紊地進行;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啟發幼兒拓展思路,深化游戲內容,提高幼兒對游戲的積極性等。
如在一次角色游戲中,有些幼兒沒有分配到角色,還有些幼兒因“工作”表現不佳或人員過剩而“下崗”,顯得有些無所事事,有的幼兒便在游戲中開始搗亂。很調皮的濤濤跑來對教師說:“老師,他們不和我玩,我被他們開除了。”教師笑著說:“他們為什么不和你玩呢?那你想辦法讓他們愿意和你玩呀。”在教師的引導下,濤濤開了一家“小商店”,當起了售貨員,“你想買什么?”“我這里有很多東西,有吃的、玩的、用的,什么都有。”這個“小商店”開得很成功,吸引了很多幼兒前來“購買”,濤濤的創造性思維隨之得到了發展,在游戲中自然地發展了表述能力。
三、以發揮幼兒主體性來加強語言交往,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有活動性、模仿性、自主性和情趣性的特點,能夠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加強幼兒之問的語言交往,使幼兒獲得快樂和滿足。陳鶴琴說:“幼兒以游戲為生活,幼兒生來好玩,所以我們應當給幼兒充分機會,使他得到完美游戲的生活。”因此,在角色游戲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的能力,日益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技能。
如在角色分配上,教師可以由指定角色逐步過渡到讓幼兒之間相互商量以解決角色的分配問題。在任意選擇角色時,有時也會出現矛盾:幾個幼兒同時對扮演某一角色發生興趣,都想扮演這個角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此時,教師可以不當裁判,不當調解人,而是引導幼兒自己去解決,有時幼兒各說各有理,爭執不下,誰都說服不了誰,這時大家就會動腦筋想出各種解決的方法,如猜拳的方法、輪流的方法、謙讓的方法、增加其他角色的方法等。對于中、大班幼兒來說,角色游戲比小班要復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交往中自己制訂規則,如都聽當天值日生的話,誰不聽,誰就不能玩游戲。角色關系復雜了,相應的就會發生種種矛盾,教師應相信幼兒,讓幼兒自己解決矛盾。如一次幼兒在玩“小醫院”的游戲,穎穎抱著“寶寶”來看病,“醫生”給她開藥,還叫她打針,她去打針后忘記了拿藥,直接回去了,后來發現沒拿藥,但“醫生”說給她了,于是發生了爭執。此時,教師只是進行適當的引導讓穎穎自己解決問題,而沒有直接從中調解。后來“醫生”重新給穎穎開了藥,她很高興地抱著“寶寶”回家去了,游戲繼續進行。在這樣的角色游戲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交往語言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由此可見,當幼兒遇到矛盾時,要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當他們想出的解決辦法被他們自己認可之后,矛盾也就隨之解決了。這種做法減少了幼兒對教師的依賴,增強了幼兒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特有的一種游戲,是一種非正式的學習課程。4~6歲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黃金時期,充分利用有效資源,在和幼兒的共同活動中進行有目的地指導,使角色游戲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功能,不斷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利用角色游戲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