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每天最高興的事莫過于對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可愛幼兒,而每天最頭痛的事則是對著同樣一群隨時可能脫離正常軌道的不聽話的幼兒。無疑,幼兒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無論是在日常的生活還是學習上,由于幼兒年齡及生理的限制,注定了他們會是一些特殊的“學生”。因此,為了更好地搞好幼兒教學工作,幼兒教師必須注重加強心理教學建構。
一、溫柔教育取代粗暴懲罰
對大多數幼兒來說,他們的年齡一般在3~6歲之間,對這個社會還沒有形成一整套認識。隨心所欲、無拘無束是他們的天性。即使是在幼兒園中,他們也不能即刻就變成我們要求中的樣子。而幼兒園教師因為要一整天都在教育和看管著一群孩子,所以有時候可能會對某些調皮的孩子失去耐心。其實,面對這些生理上還多少有些不能自理的幼兒,幼兒教師的角色應該更像是一個“媽媽”!一味的懲罰不可能達到好的教學目的。幼兒教師要試著用溫柔的語氣勸導孩子,讓幼兒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都接受教育。有的教師喜歡在幼兒中樹立典型,哪個是好孩子,哪個是壞孩子。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這種貼標簽的方式,很容易會對他們的心理成長造成極大的傷害。另外,不要吝嗇一些表揚、鼓勵的話,你的一句贊許或許會使幼兒一天都處于興奮的狀態,而他也一定會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從而表現他的優秀。
二、寓教于樂取代模式教學
用三分鐘熱度來形容幼兒對某件事的關注度再貼切不過了。因為還處在生理及心理的發育期,幼兒很容易對一件事物產生好奇,但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很容易將這種好奇轉移到其他事物身上。對幼兒教師來說,首先要承認這是幼兒的天性,是正常的幼兒反應。其次,幼兒教師如果想要長久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就要改變以往那種古老又僵硬的模式教學法。當然,這還需教師自身也要多一些童真童趣。例如,在課堂上播放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或者給幼兒講故事,既能讓幼兒喜歡,又能不知不覺中啟發他們學到東西。另外,教學活動就不再局限在小教室里,試著不時地將孩子們帶到室外,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神奇。寓教于樂,這才能真正讓幼兒興趣多多,并從中學會知識,慢慢成長。
作為教師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分支,幼兒園教師在開啟幼兒心智、幫助幼兒成長方面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如果在幼兒教育中所有的教師都能夠注重心理教學建構,從幼兒的心理出發改變以往教育教學模式,相信我們的幼兒教育一定會大獲成功!
【淺談幼兒教育中的心理教學】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語言教育的傾聽行為的培養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