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語言教育中存在的現狀問題
(一)在教學實踐中,依然有許多教師教學觀念陳舊,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學,忽視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不注重為幼兒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生動的語言教學在教師的操作下成為一種幼兒機械的復述活動,表演活動中也要求幼兒按原文的對話進行角色表演,個別幼兒表演的動作違反原文內容的常常會受到老師的指正,這種被動授受式、依葫蘆畫瓢的教學顯然嚴重阻礙了幼兒創造性的發展。
(二)語言教育中目標性不強,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對幼兒進行全面的語言教育。兒童詩歌、兒歌的教學中以“老和尚念經”為主,重認知方面的要求,體驗和感知經驗少,機械重復,死記硬背:忽略了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能力,評價幼兒學習效果經常是檢查幼兒的背誦能。
(三)孤立地進行語言教育。不注重語言教育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和整合。教學形式上很少研究幼兒在什么形式下學的最愉快,說話的機會最多;教學中主要采用靜態的掛圖和幻燈,創編活動受到局限:一直沿襲著:教師示范(兒歌、故事)—幼兒聽—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的形式;這樣的教學限制了幼兒的再創造,忽視幼兒的需要。
二、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豐富想象,激發創新意識。創造需要有豐富的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幼兒教師的責任是不斷的開闊幼兒的思路,促進他們的思維活躍。創造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人才可能產生創造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學習和創造的熱情。一個人是否有創新意識應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對事物有好奇心。第二,求知欲強。第三,有豐富的想象力。第四,不服輸,不甘心落后,富有挑戰性。因此,培養創造精神和創造力,必須要從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入手,從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抓起,有效地對幼兒進行創造教育。
(二)利用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發散幼兒的思維。我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應“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利用巧妙的、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發散幼兒的思維。幼兒在日常活動中時時表現出求新、求異、求特的沖動,并以此作為最大的滿足和快樂。這些滿足和快樂又強化了他們的創新需要,從而誘發新的創造動機,開始了新一輪的創造活動。
(三)注重語言教學組織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長期以來,上課和教師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是幼兒語言文學教育活動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許多教師認為語言文學教育活動是非常正規、嚴謹的教育活動,幼兒只能整整齊齊的坐著、通過教師預先設計好的程序和步驟進行。這樣做,壓制了幼兒的個性,無法使幼兒的語言文學活動成為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的活動。相對來說,幼兒自發的個別和小組活動更能滿足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應支持和引導幼兒這些活動。
(四)注意激發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以提供給幼兒更多的發揮創造能力的機會。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的,幼兒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尋找到適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交往傾向,選擇適當的策略展開與他人交談,根據不同的情景的需要運用適當的方法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獲得語言交往中成功的體驗。首先我們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容,為他們提供說話的內容和有話可說的條件,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其次,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幼兒有話敢說。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輕松無壓力的語言環境,創設自主表達和自由表現的機會,以良好的態度平等介入,隨時給予指導。
三、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思維創新訓練
(一)發散性思維創新訓練。發散性思維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發散思維訓練,拓寬了幼兒的思路,增強了幼兒思維發展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開發發散性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著力點。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采取生動有趣,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幼兒勇于探索、創造的精神和能力。
(二)直覺思維創新訓練。直覺思維是未經逐步分析就迅速對問題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測、設想或突然領悟的思維。很多的心理學家認為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活躍的一種表現,它既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獲得的碩果,也是發明創造的先導,在創造發明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幼兒學習過程中,這種直覺性思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
總之,我們在語言教學的活動中應注重運用靈活多樣的語言教學形式,鼓勵幼兒運用豐富的詞匯、優美的語句,大膽的想象、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淺談如何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培養幼兒思維的創新性】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故事和兒歌教學的五大方法
下一篇:淺談幼兒教育中的心理教學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