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小白兔遲到了》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句大膽發言,能根據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大膽想象,編出故事的主要情節,懂得關心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小白兔遲到了》含反思教案吧。
教學目的:
1.能根據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大膽想象,編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句大膽發言。
3.懂得關心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教學準備:
1、故事圖片一幅。
2、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1.故事導入
師:“美麗的小樹林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這是誰的家?(小兔的家)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邀請了許多朋友到家里來做客。她對小兔說:‘孩子,幫媽媽去買生日蛋糕,好嗎?’小兔子高興地說:‘好的。’說著,拿過錢飛快地跑出了家門。
一會兒,兔媽媽請的客人都到齊了,大家一塊等著小兔回家。可是大家左等右等,還是沒見小兔回來。呀,小兔在路上會發生什么事呢?兔媽媽可著急了。”
2、討論、構思故事的中間部分
請小朋友幫兔媽媽想一想,小兔在路上發生什么事?
提示:想一想,小兔在路上會遇到誰?發生什么事?(可能是危險的事,也可能是有趣的事)
小兔是怎么做的?(誰幫助了小兔子或小兔子幫助了誰?……)幼兒討論。
3、幼兒講述。
讓幼兒四個人為一組進行講述,在小組講的基礎上推一名代表進行在集體面前的講述。
4、教師講述故事部分。
“剛才,小朋友幫兔媽媽想出了許多小兔在路上發生的事情,過了很久,小兔子終于拎著蛋糕氣川吁吁地回家了。兔媽媽又生氣又心疼地問:“你到哪兒去了?為什么那么晚才回來?”小兔子難為情地低下了頭,你們想知道小兔在路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聽小兔自己是怎么說的。”聽錄音。
5、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兔媽媽聽了小兔子的話,她會責怪小兔子嗎?
兔媽媽和客人都夸獎小兔子能為別人著想,是個好孩子。”
6、請幼兒給故事取題目。簡單評價。
活動反思
愛聽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兒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活動意義是多方面的。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必須采取恰當的方法、遵循正確的原則。
看圖講述具有培養觀察、思維、語言表達三種能力的綜合作用,但最終表現形式為講述——語言。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呢?教育過程是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的主動學習,指出幼兒的教育作用更為明顯,它需要幼兒主動地去觀察圖片,然后,積極地思考,再主動用語言進行講述。
一、開放式提問的運用,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
故事是幼兒接觸最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在枯燥無味的看圖講述中滲入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依照《綱要》精神,運用教育新理念,打破傳統看圖講述的教育方法,使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得到發展。故事“小兔為什么遲到”的內容比較簡單。在活動過程中,就多處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如:猜猜小兔為什么來晚了?它的蛋糕又到哪去了?一個接一個的開放式提問緊扣主題,激發幼兒的多向思維,逐步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想,能很快融入故事情節中,這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語言活動氛圍,實現了良好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使幼兒真正成為了語言的主動建構者,促進了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幼兒的積極參與,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從活動效果看,本次活動幼兒注意力集中,語言講述流暢,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孩子們在興奮中開始,在全身心投入中進行,興致勃勃中結束。不過由于一個課時的時間短暫,個別幼兒單獨講述的機會少,這就需要課后加以延伸,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單獨講述,還可以考慮創新式拓展,引導幼兒根據圖片線索,創編一定的故事情節,并且進行表演。
本次活動孩子們通過自主地學習,不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語言的發展力,孩子的興趣也經歷了萌芽到高長的過程。但是最大的缺憾是自身的語言不夠簡練,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去揣摩、去錘煉自己的語言。
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故事教學還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幼兒在聽故事時,會在感性認識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評價。雖然這樣的思考是初步的,結論甚至是幼稚的,但對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卻是有意義的。此外,幼兒的知識越廣泛,想像也就越豐富。可見,故事教學是激發幼兒大膽想像、啟迪幼兒智慧的有效方式。組織兒童故事教學,可以將情景游戲、課堂表演、口語交際、環境沉浸等多種形式貫穿于教學中。
小百科:遲到是一個漢語詞匯,指到得比約定的(或恰當的)時間晚。
【幼兒園大班教案《小白兔遲到了》含反思】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