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體育活動是最有利于消除幼兒的退縮行為的活動方式。同時,由于體育活動一般都在戶外進行,空氣新鮮,易于調動幼兒的情緒,使幼兒能主動地投入活動之中,克服退縮行為,使幼兒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
在嬰班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幼兒年齡越小,身體活動的能力就越是他一切行為的基礎。幼兒能做什么,主要取決于他身體活動的能力。那些身體活動能力較強,能夠自己獨立地完成多種體育活動的幼兒,往往會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從而行動積極、主動。相反,那些動作遲鈍、身體活動能力較差的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就常常會遭受失敗,表現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動消極、被動和退縮,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容易產生不安全感。那么,嬰班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究竟會有一些什么樣的表現呢?我們隨意抽取了嬰二班20名幼兒,做了以下凋查:
表l嬰二班幼兒走、跑、跳動作靈活性調查表
內容 | 走 | 跑 | 跳 |
靈活 | 8人 占40% | 5人 占25% | 5人 占25% |
較靈活 | 7人 占35% | 8人 占40% | 6人 占30% |
不靈活 | 5人 占25% | 7人 占35% | 9人 占45% |
表2嬰二班幼兒體育游戲參與性調查表
游戲名稱 | 主動參與 | 較主動參與 | 不參加(旁觀) |
小兔與大灰狼 | 13人 65% | 5人 25% | 2人 10% |
小雞吃米 | 10人 50% | 2人 10% | 8人 40% |
我們都是木頭人 | 15人 75% | 5人 25% | / |
調查分析:
1.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該班幼兒走的技能發展較好,僅有25%的幼兒不夠靈活、協調;跑的技能正處于一個走跑交替、動作無明顯特征的階段,其中40%的幼兒不太靈活;而跳的技能則發展較差,45%的幼兒不能完成較明顯、較正確的跳。
2.從表2中,我們則可以看出嬰幼兒參與體育活動與活動(游戲)內容有關。活動中有兒歌,且情節有趣的活動,幼兒參與性較強;反之,則參與性較弱。這與嬰班幼兒年齡小,還不能分清游戲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有關。
此外,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那些經常不愿參加集體游戲或只在一邊旁觀的幼兒,往往是在其他日常活動中也較膽怯,很少與同伴及成人交往。
針對嬰班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退縮行為,我們從幼兒的興趣、性格、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引導,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一、教師要善于觀察,及時發現有退縮行為的孩子,正確引導,鼓起幼兒參加活動的勇氣,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要親切、熱情地對待幼兒,與他們建立起親密的感情,讓他們對教師產生信賴、安全感,從而很愿意與教師一起參加活動。在日常活動中,教師應隨時觀察,發現有退縮行為的孩子,分析原因,對他們態度要和藹、親切,不要嘲笑、責怪他們,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的進步,使他們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步樹立信心。
如在進行游戲“大灰狼來了”時,李岷嘉小朋友躲在墻角里,老師請她來當小兔子,她使勁兒將身體往后縮,嘴里嚷著:“我怕!我怕!”老師幾次告訴她別怕,其他小兔子都不怕,可是沒用,老師就以“兔媽媽”的身份牽著她的小手共同游戲,慢慢地,她也能跟著大家一同躲避“大灰狼”了。在這里,幼兒很投入地進入了角色,將扮演“大灰狼”的幼兒當成了真的狼,而老師也進入游戲,以保護者的角色幫助幼兒克服懼怕心理,使幼兒自然地參加到了活動中來。
二、注意活動內容及材料的選擇,以其新奇性和趣味性來吸引幼兒參加體育活動
嬰班的幼兒剛剛來到幼兒園,對教師和活動的環境都很陌生,時常哭哭啼啼,更別說與教師一起參與活動了。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應盡量采取游戲的方式,以引起全體幼兒的興趣。如有一次教師帶幼兒走平衡木,大多數幼兒都能慢慢地在高1.5厘米的平衡木上走。鄧詩雨等幾位小朋友怎么也不敢上去,于是,老師即興創編了一首簡單的兒歌:走、走、走,走小橋,看看哪個最勇敢,一二一二走過橋。邊教幼兒念邊拉著他們的手走平衡木,一次、兩次,幼兒越走越有興趣,慢慢地,每個幼兒都敢自己過“小橋”了。這種方法既能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又能減輕幼兒的恐懼心理,從而鼓勵他們大膽地去嘗試。對那些失敗過的幼兒,設法鼓起他們的勇氣,拉著他的一只手或兩只手走,降低對他們的要求;而那些膽怯的幼兒,讓他們幾個人排隊走,使他們都感覺到別人不會注意自己,從而神態自若地參加活動。
另外,嬰班幼兒對一些色彩鮮艷,能發出聲音的玩具材料特別感興趣,我們就特意做了彩色小五星、零星飄帶、彩色紙條轉花、竹編響鈴球等體育玩具器械,幼兒特別喜歡。有的幼兒開始不愿意活動,但一見到老師手里拿的這些美麗、可愛的玩具,都忍不住想拿在手里玩玩,漸漸地也就融入到活動中來了。
三、逐漸提高幼兒的動作水平,強化成功體驗
嬰班幼兒的個體差異明顯地體現在動作發展上。有些幼兒動作發展好,在活動中能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而笑逐顏開:有的幼兒動作發展差,在同樣的活動中卻常常失敗,從而慢慢失去信心不想再玩兒了。如有一次老師帶幼兒去爬攀登架,有幾個年齡稍大、發展較好的幼兒憑自己的力量就能爬上去,而個子小的幼兒怎么也上不去,就想離開了。老師連忙表揚那些自己上去的幼兒,以引起想離開的幼兒的注意和羨慕,看到他們回來后,老師又鼓勵他們,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逐步提高他們的水平。當他們自己能夠爬上去時,興趣就越來越大,自覺地參與到游戲中了。這樣,這些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后,就會逐步形成穩定的行為方式,減少退縮行為。
四、尊重孩子的選擇,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發展的空間
嬰班的孩子盡管年齡很小,但他們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甚至形成了初步的性格趨向。在日常活動中對待一些人和事物時,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例如,有的孩子不愿與大家一起參加活動,喜歡自己獨自玩;有的孩子對老師準備的玩具、材料沒有興趣,情愿成天抱著她的絨毛小兔……這些情況在嬰班幼兒中特別常見。對此,老師應以啟發為主,如果孩子仍堅持自己的選擇,老師也應尊重他們的選擇,讓他們有在自己的快樂王國中游玩的機會和空間。
五、家園配合,幫助幼兒消除退縮行為
嬰班的幼兒入園前,與他們接觸最多、最親密的,就是他們的父母,父母的行為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有的父母自己就很少參加活動,他們的孩子也就不太喜歡運動;有的父母溺愛孩子,常包辦代替,他們的孩子也就會有依賴思想,遇到困難就會退縮。因此,我常與這些幼兒的家長交流,讓他們多陪孩子跑跑步、踢踢球,多讓孩子動一動,做做自己能做的事。家長平時多與孩子說說話,多表揚、鼓勵孩子,及時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培養孩子形成開朗的性格,幫助孩子消除在集體活動中的退縮行為。
體育活動是最有利于消除幼兒的退縮行為的活動方式。同時,由于體育活動一般都在戶外進行,空氣新鮮,易于調動幼兒的情緒,使幼兒能主動地投入活動之中,克服退縮行為,使幼兒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
成都三幼城花幼兒園 陳小江
【嬰班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退縮行為的原因分析】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