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同時,更要從小班抓起。幼兒的常規很廣泛,它包括了生活常規、學習常規。而生活常規包含了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等等。作為他們的老師,就要根據他們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內容,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育教學的工作。在教育過程中,我試著從以下幾點來實施:
一.轉變觀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進行常規管理時,老師應從高高在上的 “領導者”、“指揮者”的位置上走下來,從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束縛中走出來,不板著面孔“發圣旨”,給幼兒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對孩子的要求,我盡可能在一個平等融洽的環境中給他們提出來。如我在教育班級里幼兒亂扔玩具的問題時,沒有對孩子們機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們討論。首先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早上老師進教室時有哭聲,老師到處找才發現原來是許多玩具寶寶在哭。玩具寶寶為什么會哭呢?”“它們餓了想吃飯”、“玩具寶寶哭,是因為它們想出去玩。”孩子們紛紛回答。這時一個孩子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注意:“不對,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寶寶才會哭。”這時我及時表揚和肯定了這位幼兒的回答,同時我又拿起幾塊放在積木筐中的積木問小朋友:“這些玩具沒有被扔在地上,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錯了,把積木送錯家了。”一個孩子立刻回答到。我緊接著引導他們:“那我們應該怎樣幫助這些玩具寶寶呢?”“送玩具寶寶回自己的家。”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從這以后,每次游戲結束時,孩子都能主動地將玩具分類收放好。通過這種方法來教育幼兒,充分的調動了他們的自主性,使幼兒園的常規教育由傳統的“要孩子們怎么做”轉化成孩子們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二.多給孩子以正面的引導
所謂“人無完人,金無全赤”,作為老師要多發現幼兒的閃光之處,用賞識的眼光來看他們,每個幼兒總有他們值得表揚的地方。所以在常規教育中,老師從正面引導幼兒,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正確、良好的行為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鞏固、以形成良好的習慣。如我班有一個性格非常內向的孩子,從小由奶奶帶大,所以特別依戀奶奶。早上來園時對奶奶依依不舍,放學時如果奶奶來接得晚一點就會哇哇大哭,他也很少主動和別人說話,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弱。但通過觀察以及和他的交流中,我還是發現了他的閃光點,他用餐習慣非常好,午睡習慣也很好,我一次次地表揚他好,在表揚的同時,我激勵他在其他方面也要進步。現在他上課認真,發言積極,小手也變得越來越能干了,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看到玩具掉在地板上,也會主動撿起來。同時,同伴間的影響力對幼兒的發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師要善于抓住幼兒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讓他們相互間學習,相互間教育。
三.在一日活動個環節進行常規行為練習。
良好的常規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練習而形成的。例如在盥洗常規中,我鼓勵幼兒按順序認真地把手洗干凈,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排隊盥洗,不大聲吵鬧,不玩水,隨手關水龍頭等。在實施過程中我發現,有老師在場督促的情況下幼兒都能很好地遵守。老師不可能一直在他們旁邊,于是總是有一些小朋友搗亂,有時老師不看他們的時候又是另一副模樣:有的幼兒把水龍頭開得很大,洗手時故意捏住水籠頭,水噴出來灑在小朋友身上他們還很開心,有的幼兒把手放在水龍頭下沖一沖就算好了。根據這些現象,我請能力強,自控能力好的幼兒來擔任小組長,來督促小朋友的行為,小組長將個別幼兒的行為反映給老師聽,這樣既可以不放任幼兒違規的行為,又減輕了老師的工作,效果很好。在觀察中我發現,有個別小朋友故意擦手時不用自己的毛巾,甚至有小朋友擦手時把同伴的毛巾從掛鉤上拿下來亂放,毛巾掉到地上也只當沒有看見。我組織幼兒討論:假如你的毛巾被別人弄到地上不撿起來,你的心中會怎樣?這時他們都說自己心中會難受,會不高興,從而使個別幼兒內化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的不正確做法。在飯后漱口時,我發現幼兒的浪費水的現象也很嚴重,有的幼兒會接一杯子的開水,但用的卻是幾口,我就跟他們講節約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處很大,不能白白浪費掉。我還和孩子們做了一個小實驗,將水龍頭只開一滴一滴的水,一節課結束,小朋友發現一杯水早已經滿了。通過實踐,讓幼兒從節約很不起眼的幾滴水開始,我及時提醒和督促,逐步增強了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
四.變換獎勵方式,使獎勵收到實效
當孩子有進步時,我總會給予一些獎勵。以前一般都是以評小紅星為主,我總是籠統地要求他們在各方面表現都要好,如上課發言積極,坐得好,睡覺乖,吃飯好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數的幾個小朋友。所以在評選小紅星時都快成批斗會了,因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個小朋友得到了小紅星,小朋友總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的自控能力還不夠好,他們不可能什么地方都做得很好,所以對他們的要求還不能太多。我就一改以前的做法,從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現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條規則,每星期提出一條要求,告訴幼兒這星期小紅星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樣的朋友,只要你在這個星期能做到就可以得到小紅星,而且我還增加了一個物質性的獎勵,誰得到小紅星還可以得到老師準備的一些物質的獎勵,如糖果、貼花紙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我發現孩子遵守規則的積極性增強了,常規習慣也慢慢好了。當有個別小朋友不遵守規則時,他們看到旁邊的小朋友得到了小紅星和好吃的好玩的,也會克制自己遵守常規,所以得到獎勵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多了。
經過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班中幼兒的午睡常規,進餐常規,盥洗習慣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只要老師常抓不懈,我相信在其他方面的常規也會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淺談小班幼兒班級常規管理】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生活常規管理
• 對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思考
• 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的實效性探析
• 幼兒園常規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常規管理初探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1)
•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之我見
• 談談幼兒園小班常規管理
• 淺談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2)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3)
•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