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本研修中幼兒教師的文化自覺
2012年2月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作為引領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提出幼兒教師應“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其中的“反思與發展”領域提出了“主動收集、不斷反思、探索和研究、制訂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等基本要求。文化自覺,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和自我構建。幼兒教師的文化自覺則在于幼兒教師能否自覺地把社會賦予的外部目標轉變為內在成長的需要,自覺地研究兒童、參與教育,激發從事幼兒教育活動的創造力,使教育勞動成為幼兒教師的創造性活動。從這個角度講,幼兒教師從事教育活動,應該是幼兒教師自覺主動地把教育活動看作實現自身價值、體現自我意義的過程。
二、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的理論構想
通過對幼兒教師文化自覺、園本研修相關文獻的研究,并結合開放性訪談,本研究設計了發展意識、交流對話、反省思考、實踐研究、自主學習等五個維度。發展意識指幼兒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有明確的促使個體專業成長的信念和意識。交流對話指的是,幼兒教師能夠主動與他人進行合作和交流,不斷固化其與幼兒教師有關的角色價值與行為規范。反省思考,是指幼兒教師能夠認識到并反省日常生活和教學環節,并能從自身現狀、教學情境、幼兒成長以及人際交流中發現問題。實踐研究,指幼兒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立足個體的情境性知識與經驗,通過提煉、概括和總結,逐漸豐富個體的實踐性知識,提升實踐智慧,建構個性化教育文化。自主學習,指幼兒教師個體不斷通過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逐漸延伸和拓展個體已有的知識,重構自我知識結構,提升理論水平。
(二)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采取自編的包括44題的園本研修中教師文化自覺問卷。問卷采用里克特(Likert)五點量表計分,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以5、4、3、2、1五種記分。本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3,分半信度為0.86。此外還結合了包括35題關于園本研修實施的問卷,以園本研修形式、態度、內容、效果等為問卷的主要內容,對教師所在的8所幼兒園進行了同步調查。
三、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的要素構成與分析
(一)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的整體狀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73份,有效率為86.5%,測試中女教師168名,男教師5名。幼兒教師文化自覺動態生成的各個維度得分及其總分均在3.7分以上,處于中上等水平,即說明參與本次調查的幼兒教師的文化自覺基本處于積極的成長發展狀態。其中,實踐研究、交流對話、自主學習、反省思考各維度的均值由高到低分布,體現出從行動到思考逐步遞減的趨勢,這揭示了幼兒教師群體文化的特點,也說明了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發展的路徑。而“自主學習”這一維度的標準差最大,說明在學習上的自覺性上差異較大。
(二)幼兒教師文化自覺各維度的基本情況
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各項目所屬因素上的載荷均介于0.48到0.82之間,說明幼兒教師文化自覺在四個因子上的項目歸屬均比較明顯,四個因素的累積貢獻百分比為57.26%。根據理論構想以及Varimax因素旋轉后,對提取的四個因子進行命名。因素一共15個項目,內容涉及幼兒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理解,命名為“交流對話”。例如,“我經常和其他老師一起像聊天一樣談起教育教學問題“”與其他老師的交流加深了我對教育理論的理解”等。因素二共17個項目,內容涉及“我能夠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教學方法”“我覺得自己的教育教學基本沒什么問題了“”我覺得自己的能力素質基本夠用了”等,涉及的是幼兒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批判,命名為“反省思考”。因素三共6個項目,內容涉及“我認為課堂上應該形成師幼共同探究的氛圍”“我喜歡有個性,能獨立思考的孩子“”我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突破自己的教育教學問題”等,屬于幼兒教師通過自身的教育實踐活動來不斷改善教學行為,命名為“實踐研究”。
(三)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的基本特點
通過平均數差異分析和方差分析,我們發現幼兒教師的文化自覺在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園本研修有顯著性差異。
1.學習經歷差異
對不同最高學歷的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總分及各維度得分進行F檢驗,發現交流對話、反省思考、實踐研究、自主學習等各維度及總分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對不同最高學歷的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總分進行事后多重比較,發現中師(中專)、大專學歷的幼兒教師顯著高于本科及研究生學歷教師,反映了低學歷高于高學歷的現象。
2.工作經歷差異
教師工作經歷的表現就是教齡。依據教齡,將幼兒教師劃分為4個階段:新手型教師(0~3年),發展型教師(4~10年),基本成熟型教師(11~20年),成熟型教師(21年及以上)。對有不同教齡的幼兒教師的文化自覺情況進行F檢驗。我們發現,各維度上的均值(除自主學習)隨教齡的增長逐步提高,在反省思考、實踐研究兩個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對不同教齡的幼兒教師應進行多重比較。在四個維度及平均分上,新手型幼兒教師顯著低于其他階段教師,其他階段的幼兒教師間無顯著差異。其中教齡與文化自覺平均分、反思性批判、實踐研究有顯著性相關,可以說,隨著幼兒教師的成長、成熟,其文化自覺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四、分析與結論
(一)幼兒教師的文化自覺處于積極的成長狀態
在本研究中,通過對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發現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的結構由交流對話、反省思考、實踐研究和自主學習構成。其中交流對話對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的方差貢獻率達到了47.14%,說明交流對話是構成幼兒教師文化自覺的最重要因素。經過統計,我們又發現幼兒教師文化自覺各維度得分及其總分均在3.6分以上,即幼兒教師文化自覺均處于中上等水平,說明參加本次調研的幼兒教師文化自覺處于積極的成長狀態。實踐研究、交流對話、自主學習、反省思考的均值由高到低分布,反映出幼兒教師重視結果和技術,對“怎么做”的問題更為關注,也反映出幼兒教師更關心學習新的技術與方法。但對“為什么這樣做”等原因性問題關注較少,且對有個性發展意義的、基于問題反思的個體實踐性知識關注較少。同時幼兒教師文化自覺也受到性別、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等因素的影響。總體來看女教師優于男教師,有主動學習提升經歷的幼兒教師優于無學習提升經歷的教師,文化自覺水平也隨著其工作經歷的豐富而逐漸提高。
(二)園本研修在積極實施中,但組織形式、內容選擇等方面仍存在問題
本研究中發現無論是農村幼兒園還是城市幼兒園都在積極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園本研修活動,總體來看一線教師也給予本園園本研修積極的肯定。但我們也發現園本研修存在以下問題:
1.組織形式單一
目前園本研修采用的主要組織形式還是年級組。但是如果僅依賴年級組來開展園本研修活動容易導致教師缺乏新鮮感,也容易使教師產生依賴心理,缺乏個性化思考。單一的組織形式忽略了研修過程中教師個體的主動能動性,缺乏濃郁的研修氛圍,因此應盡可能地豐富研修組織形式如同質教師聯盟專題式研究、個人實踐知識研究等。
2.研修方向偏差
在調研中發現大多數幼兒園的研修內容都是圍繞集體教學來開展的,探討幼兒教師應如何提高集體教學活動的能力,其基本出發點是“教師的教”。而研修的另一個主旨———“幼兒的全面發展”卻被忽略了。
3.研修制度不夠健全
在園本研修實施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應付性研修”。由于缺乏前瞻性的設計和上級部門的“突然襲擊式檢查”,幼兒園園本研修在學期初設計的時候就極具“應付性”,因此缺乏周全思考和合理安排的研修計劃注定了研修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另一突出問題是“布置多落實少”,表現為幼兒教師無意義的案頭工作多,弱化了園本研修的職能。園本研修不能按照設想的計劃去開展,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與作用。
作者:何海波 單位:浙江省寧波教育學院
【園本研修幼兒教師文化研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教師口語課教學質量探析
下一篇:幼兒教師課程設計自主權探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