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老虎捉猴子》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做“老虎捉猴子”的游戲,發展平衡、跳躍能力,練習鞏固幼兒從高30厘米處往下跳的動作。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從而體驗到雙腳并攏、屈膝跳起,前腳掌輕輕落地這種方法最好,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老虎捉猴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練習鞏固幼兒從高30厘米處往下跳的動作。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從而體驗到雙腳并攏、屈膝跳起,前腳掌輕輕落地這種方法最好。
2、通過做“老虎捉猴子”的游戲,發展幼兒的平衡、跳躍能力。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5、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小椅子每人一張,裝飾成一棵樹。
2、小猴頭飾每人一個,小棒子每人一根,猴媽媽頭飾一個,老虎頭飾一個,老虎洞一個。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給每個幼兒戴一只小猴的頭飾,手拿一根小棒子。
師:“今天,老師來當猴媽媽,小朋友做小猴子,媽媽領你們出去學本領,好不好?”
幼:“好”。
(2)幼兒聽信號由一路縱隊進場后,切段分隊,迅速集合成四路縱隊。
(3)幼兒聽音樂,學做猴棒操。
�。ㄔu析:這一環節,既把幼兒帶入游戲的情景,又達到了熱身的效果。)
2、基本部分:
�。�1)猴媽媽帶小猴到花果山練本領。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里有許多的樹�,F在,媽媽請每只小猴去找一棵樹,站到樹背后,媽媽要請你們學一個新的本領。”“請每只小猴爬上樹,然后再從樹上跳下來,請你們多試幾次,想一想,哪一種跳下來的方法最好。”
�。�2)全體幼兒練習。
師:“你們認為哪一種往下跳的動作最好?”
幼A:“雙腳并攏了跳。”
幼B:“屈膝跳起。”
師:“對,要雙腳并攏、屈膝跳起,前腳掌輕輕落地。這種往下跳的動作最好。”
�。�3)幼兒再練習數遍,請幾位幼兒上來示范跳的動作。
(評析:讓幼兒以小猴子的身份探索往下跳的動作,幼兒較投入,大多數的幼兒通過探索,都能掌握正確的方法。)
(4)玩游戲“老虎捉猴子”。
�、俸飲寢專�“你們學會了從高處往下跳的本領,現在媽媽要帶你們到山下去玩耍,玩得時候你們可以做各種小猴子的動作。但山下有個老虎洞,洞里有只大老虎,大老虎最喜歡小猴子。如果聽到媽媽喊:“老虎來了”,你們就趕緊爬到樹上。“
②請一幼兒做大老虎,組織幼兒游戲。(放與游戲相符合的音樂)如被老虎捉到,就站在老虎洞里停止游戲一次。
(評析:在玩游戲的時候幼兒情緒高漲,全神貫注�;顒又�,師生融為一體,在充滿童趣的游戲之中倘徉。)
3、結束部分:
(1)猴媽媽:“今天,小猴真能干,學會了老虎捉猴子的游戲”。
(2)復習音樂游戲“猴子學樣”。
�。ㄔu析:讓幼兒復習了以前學過的游戲,也使整個活動從頭到尾都是以小猴子的身份在學本領、做游戲。)
(3)小猴子坐在自己的小樹上休息。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節活動適合我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以游戲為主,將故事情節貫穿于整個活動之中,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在活動中教教師與幼兒始終保持著角色的身份,幼兒游戲的積極性高漲。充分體現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教師讓幼兒自己探索往下跳的動作,在探索中掌握正確的動作。整個活動是在愉快、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的。組織形式多樣化。在整個活動中,既有集體活動,又有分散活動,使幼兒在反復的練習中不覺的枯燥乏味,幼兒的動作得到了充分提高。
小百科: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也常出沒于山脊、矮林灌叢和巖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幼兒園中班教案《老虎捉猴子》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中班教案《兒童午睡》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