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游戲與教學優化結合”一書中,使我領悟到了其優化結合的實質,就是要處理好以下兩個關系。
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大多贊成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主張以游戲為載體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全方位的教育。盡管歷史上許多人給游戲下明確定義的嘗試都沒有被完全認同,但是,人們對游戲基本特征的看法是大同小異的,那就是,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它是適應兒童內部的需要而產生的;游戲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沒有強制性的社會義務,它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過程;游戲不是模仿,而是通過想象去反映現實生活。具有這些基本特征的語言、計算、音樂、美術、身體運動等活動,從本質上講,都是游戲。幼兒園的教學是教師根據教育目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幼兒進行的學習活動,作為集體教育機構,在幼兒園整個教育中沒有教學是不可想象的。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幼兒學習語言、數概念、音樂、美術、身體運動、科學知識等的活動都是教學活動,它是游戲等活動所不能替代的。
幼兒園的教學和游戲都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才能實現游戲與教學的優化整合呢?要實現游戲與教學的優化整合,首先必須在充分認識游戲和教學這兩類活動的性質及其價值的基礎上,依據社會需求、教育資源和教育對象的特點,最大程度地發揮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的教育價值。在教育實踐中,如若我們認識不到這一點,那么幼兒游戲就會成為“游戲幼兒”,教學活動也會由于搞形式化的一套而變得低效或無效。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的作用具有互補性,這兩者的優化結合能使整個的幼兒教育變得完善,從根本上改變“放羊式”的或者“灌輸式”的教育。
【讀“游戲與教學優化結合”的啟示】相關文章:
• 讀“游戲與教學優化結合”的啟示
• 讀“游戲與教學優化結合”的啟示